不可不知的经典家具「巴赛隆纳椅Barcelona Chair」

你若没听过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那你一定听过,极简主义经常掛在嘴边的金典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而这句话,就是出自于密斯.凡.德罗之口。 与现代设计学校包浩斯学院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配斯(Walter Gropius)以及勒.柯比意(Le Corbusier)同样被认为是现代建筑先趋大师的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出生于德国亚琛,童年随着担任石匠的父亲学习手艺,年少时期开始跟随柏林的建筑师学习,1908年到1912年间,他开始在建筑师彼德.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工作室工作,深深的影响了他对当代设计的看法。


▲现代建筑先趋大师的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919年,密斯.凡.德罗推出革命性的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使他瞬间一炮而红,后几年他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概念,主张必须以最简单且忠于材料的方法,来设计能够在结构与美感上,超越时间的经典作品。对于密斯.凡.德罗而言,一样设计之所以会过时,乃在于它不合时宜的功能,或是过度过浮华的装饰风格,这也就是为什麼,密斯凡德罗等现代主义者主张,要为日常生活中物品创造「典型」,因为他们坚信,产品的形式,应该随着功能的需要被设计出来,而不是去追求样式与风格的变化,这种「形式随行机能」的逻辑,就是现代主义包浩斯风格,也是「少即是多」的主张。


▲巴塞隆纳椅(Barcelona Chair),完美呈现了所谓「少即是多」的概念

而今日所介绍的巴塞隆纳椅(Barcelona Chair)可以说是完美呈现了所谓「少即是多」的概念,1929年,德国为筹备举办于西班牙巴塞隆纳的世界博览会,派出事业如日中天的密斯.凡.德罗设计德国馆,并为了西班牙皇室的参观,打造独一无二的座椅,没想到此作品一出,随即让当时的设计界为之疯狂,更被喻为 「20世纪最美的椅子」之一,为后代设计者所瞻仰,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列为永久珍藏。


▲以古罗马时期贵族所使用的库鲁斯折椅(Curule Chair)作为设计灵感

巴塞隆纳椅,以古罗马时期贵族所使用的库鲁斯折椅(Curule Chair)作为设计灵感,对比过往的繁复的「十字交叉结构」椅脚,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没有华丽的装饰,只以简单的X型悬臂椅脚,以及两片沙发垫就组合完成。

▲简单的X型悬臂椅脚,可以创造出视觉上的轻盈感,又能够兼顾舒适与坚固

Barcelona Chair 一部份的悬臂从靠背延伸制前脚,另一部份则从椅垫延伸至后脚,这之中的力学可能不易瞭解,但只要知道如此简单的结构,可以创造出视觉上的轻盈感,又能够兼顾舒适与坚固,就知道密斯.凡.德罗的功力有多厉害了。


▲犹如泡沫一般凸起的座垫,採用的是高密度的泡棉,铺上多重超细纤维

犹如泡沫一般凸起的座垫,採用的是高密度的泡棉,铺上多重超细纤维,缝上顶级牛皮革以及钉釦,以连结马鞍皮带制成的弹性皮带,一条条绑上拋光镀铬的不銹钢椅框之上,不仅使座椅更具支撑力,也成为最俐落外观的细致垫缀。


▲铁件椅身前卫现代,后面却蕴藏着新与旧的元素融合古典语汇,充满故事却又是如此简单

很难想像,从来没有接受过建筑学院训练的密斯,对不同物料的应用竟是如此的敏锐。铁件椅身前卫现代,后面却蕴藏着新与旧的元素融合古典语汇,充满故事却又是如此简单,使它置放任何的空间都不会感到突兀,形式简单,制造精密,不受潮流影响的跨时代经典,全然表现在这把巴塞隆纳椅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