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生物識別系統 2030年世界機場大不同


文/編輯部

無論是通過生物識別技術來確保安全、由航空公司的APP通知航班是否延誤,還是為所有旅客提供免費的Wi-Fi和充電區,過去十年,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改善了旅行者們在世界各地機場的體驗。那麼,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又將如何變化呢?


*生物識別系統接管機場

目前,全球約有數百個機場正在測試生物識別技術,即藉由指紋或臉部辨識來驗證旅客的身份,同時能加快安檢或登機的速度。展望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機場和航空公司嘗試這項技術,像是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就在第4航廈測試自動通關技術,意味著旅客不必出示護照以及不掃描拇指也能入境。一位發言人表示,新加坡的移民海關局預計2022年全數改為這種方式通關。

在航空公司方面,英國航空公司剛為希斯羅機場第5航廈的所有國內航班安裝了生物識別系統。對於國際航班,英國航空公司Raoul Cooper表示,現在已經在航廈安裝了自助登機口,使客戶可以掃描自己的登機證。他說:「最終目標是讓國際航班也能利用生物識別系統登機。」

生物識別技術也是美國航空這10年的重點,發言人Ross Feinstein表示:「我們已經在某些機場安裝了國際航班的生物識別系統。」他預計在未來十年中,這項技術將穩定繼續地擴展,包括簽到流程、安檢和辦理國內登機手續。

旅遊行業分析師,大氣研究小組創始人Henry Harteveldt則預測,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日益普及,旅客甚至可以使用它免稅購物。他說:「這項技術未來將會接管整個機場。」


*全方位應用AI人工智慧

與生物識別技術相比,AI人工智慧在機場是新的技術,但相信這種情況將很快就會改變,因為隨著機場越來越繁忙,機場、航空公司和安全組織將合作且依賴AI來維護機場的安全和高效率。

例如,紐約和新澤西州的港口管理局利用AI技術篩選托運和手提行李,港務局執行董事Rick Cotton表示,這個設備能夠識別行李,快速交付給代理商進行進一步檢查,然後再送還給飛機或乘客。「這是最先進的檢測技術,它將使安檢變得更加快速。」這項設備預計2025年可在其他地區的機場中出現。

另一項AI,自動駕駛技術也在希斯羅機場第5航廈測試中,技術來自BotsAndUs,可以用多種語言與乘客互動,並能夠回答成千上萬的問題,包括時間、航班資訊等,甚至可以將客戶帶到服務台等特定區域。英國航空公司創新主管Ricardo Vidal在新聞稿中指出,這些機器人將為航空公司的員工創造出更多時間,以便處理更多的敏感問題。


*更完美好用的APP

機場和航空推出APP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是從2020年到2030年,這些APP功能將變得更加複雜。像是提供飛行人員使用的應用程序,以及涉及安全人員、航空公司員工、運營機場等全面性的APP。例如,客運機場APP內顯示關於天氣、空中交通、登機口資訊,停車和預計等待時間等等,有些甚至會配備地理位置系統,為飛行人員提供他們想要的地圖,像是最近的咖啡店或登機口。

紐約港務局也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增加APP,執行董事說:「乘客將能夠利用APP看到每個檢查站的等待時間、計程車的等待時間。還將能夠藉由APP訂購食品和購買免稅品。」

在航空公司方面,達美航空將APP與禮賓服務結合。發言人Kate Modolo說:「我們的目標是讓APP能夠管理旅客的各個方面。能夠使用它叫車,還能將里程拿來付車費,入住酒店房間並在到達前就先準備好門房鑰匙。」

美國航空發言人Feinstein也表示希望增加旗下APP的功能,使其更具自助性。他說:「在2019年底,我們開始使用APP通知客戶航班是否超售,並讓客戶選擇自願更改航班以換取旅行券。我們越來越希望旅客能靠APP重新預訂他們的航班,並與我們一起處理他們的任何其他需求。」


*個人化的機場服務

從運營的角度來看,在接下來的10年中,各種技術創新將在機場實現。例如,將使用高分辨率模型代替現有的安全攝影機。

美國港口管理局甚至投資超過2500萬美元,以改善系統,讓飛機在惡劣天氣下也能安全降落跑道,且具有可顯示飛機著陸的多條路徑而不只是單一路徑。這種技術部分依賴多視角像素,得以將飛行人員在機場螢幕上看到的內容個人化,以實現個人資料和旅程。

達美航空表示,將於今年在底特律都會機場對100名客戶進行測試。「想像一下,兩個飛行員在同一時間看著同一機場的螢幕,但卻能讓他們看到不同的消息像是各自的語言。」

這些個性化消息雖然會有所不同,但基本還是會包括飛行時間和登機時間、最近的航空俱樂部位置,甚至有飛行人員的升艙/待命狀態。

此外,希思羅機場已經引進了自動化系統,加拿大的一個國際機場也在去年推出了首台自動除雪機。當機場設備越自動化,機場員工就得以減少。有些飛行者可能覺得失去溫度,但是技術帶來的好處將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