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18K、14K有什麼差別?一次看懂K金種類讓你買飾品沒煩惱

文/Wayne

買首飾時免不了要接觸到各類K金名詞,諸如24K金、18K金、14K金,甚至還有一種名為3D硬金的黃金。如果你對貴金屬飾品沒有一點了解的人,看到這些可能就偷昏腦脹,不知道他們差別在哪,以及自己適合那個種類,所以今天就是要來帶大家看看,這些不同數字的K金代表著什麼意義,又為什麼有那麼多類別可以選。


不同K金的差別

首先我們先來看到18K金和24K金的區別,這兩種畢竟是首飾中應用最廣泛的,而且很多人會把這兩種K金給弄混。其實要搞懂18K金和24K金也不難,24K金是指純度99%的黃金,而18K金指的則是75%的黃金加上25%的銀和銅,隨著銀銅的比例不同會產生黃色、白色或紅色。而24K黃金因為比較軟所以拿來打造飾品會有一定的難度,反之,18K金因為硬度高,能被應用的範圍也比較多。


接著來看到14K金,其實原理也與上述的18K金相同,就是黃金含量的比例降為58.5%,因為含金量較低,所以硬度也高。在打造複雜的珠寶首飾時,用14K金會比較合適,因為更加穩定。除了上述三種K金,還有3D千足硬金,其實它與24K金一樣都是千足金,但3D硬金的硬度是普通千足金的4倍,不過純度還是千足金的純度。使用特殊工藝製造的3D千足硬金需要先在製作過程中破壞黃金的離子結構,讓它的硬度變得更高。而3D千足硬金的重量也較輕,能被運用打造的款式也更多。不過它的價格昂貴,還不具備保值功用,只能當作飾品佩戴。


主要K金種類與特性

14K黃金的出現,跟黃金本身的特點有關,是人們為了滿足首飾的耐用性和多樣性的需求,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黃金有一個特點是自身比較柔軟,所以難以鑲嵌製成比較精美的首飾款式,尤其是鑲嵌珍珠、寶石和翡翠等珍貴寶石時,容易丟失。古人發現在純金中加入少量的銀、銅、鋅等金屬就可以增加黃金的硬度與韌性,進而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金飾。14k金顏色金黃,不生鏽、不易腐蝕、光澤保持性好。


24K黃金的質地較軟無法鑲嵌,通常首飾要求硬度時一般用14K、18K金質地較硬、韌性很高,彈性較強,可以鑲嵌各種寶石,價格也適中,因此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是珠寶首飾市場上熱選的貴金屬,也漸漸成了一種時尚消費趨勢。總體來說14k或者18k金可以說相對物美價廉,但是投資性和保值性不如24K,但如果是純為了帶這好看,可以考慮14K或18K金就相當足夠。


24K金
24K金在坊間通常泛指純黃金,含金量99.99%以上即可稱為24K。24K金價值最高保值性最好,雖然可以製作各種首飾不過比較軟、容易變形,所以多半以純金項鍊戒指等加工,不宜另外鑲嵌寶石,而許多人買24K飾金保值存放居多,配戴的人比較少。

18K金

18K金代表含金量為75%相較等於18/24,與25%其他金屬如銀、銅、鎳等再組成而成的合金。18K金硬度提升很多而且保有優異的延展性,很適合加工製作各式各樣的飾品,適合長期配戴,所以長久以來各式精品、珠寶、手錶、首飾等都以18K金為主。

14K金

14K金的比例為58%黃金再搭配其他元素銀、銅、鎳、鈀等組合而成。14k金硬度更高而且保有黃金漂亮的顏色,也不會生鏽,光澤度佳,可以鑲嵌各式各樣寶石,最重要的是比18K和24K價格便宜許多,所以大量用於平常日嘗配戴的時尚飾品,保值性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