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德國香腸 必定要認識的八大掌門

無論是到到歐洲旅行,還是上歐陸餐廳,一定會碰到香腸,畢竟許多歐洲國家的美食清單裡都有這一味。各國香腸各有特色,甚至還有不同名稱,最有名的當然還是德國香腸,這個國家出產至少1500種香腸,就讓我們來認識最常吃到的幾款吧。


法蘭克福腸 Frankfurter Würstchen 



這款是最受到全世界認識的香腸口味,也被叫做維也納香腸,傳播到美國又變成夾麵包的熱狗。德國人規定只有法蘭克福當地生產的才可以稱作法蘭克福香腸,有著嚴格的配料和製作工序,要精選一定比例的瘦豬肉和肥豬肉。由於法蘭克福香腸已被稍微煙熏熟製,只需加熱就可以直接食用,可以配搭芥末醬、辣根醬。



紐倫堡香腸Nürnberger Bratwurst

德國最有名的香腸之一,人氣僅次於法蘭克福香腸,與其它香腸相比「身材」較小,長度較一般香腸短很多,最多25克重。因為通常鍋煎或炭烤食用,也被稱為煎腸。多使用小牛肉、牛肉或豬肉製成。在德國每個不同地區,都有製造煎腸的不同方法和特色,有超過40種不同制作方式。若作為主餐享用的話,通常會佐以Sauerkraut德國酸菜或馬鈴薯沙拉。



巴伐利亞白香腸 Weisswurst 

也有人稱Weißwurst慕尼黑香腸,這項巴伐利亞州的傳統美食,比一般香腸略粗壯些,傳統上由小牛肉和外脊培根製成製成,煮熟後會變灰白色,故此也被稱為白香腸。過去冷藏技術不發達,為了保證新鮮,中午之後就不再出售,常被比喻為「香腸界裡的灰姑娘」,德國還有「不允許白香腸聽到教堂午間的鳴鍾報時聲」的說法。特別的是,它要用水煮、剝皮食用,適合配上甜芥末醬。



布魯特香腸 Blutwurst 



又名血腸,顧名思義,它是用凝結的豬血、豬肉和肥肉製成的。在德國的不同地區,血腸也有不同的變種,比如加入豬皮、燕麥。血腸

雖然屬於熟製品,但人們通常會將它再煮一遍。通常作為主食,在德國城市科隆有一道名為 Himmel und Erde 的名菜,以熱呼呼的血腸佐以甜蘋果醬和馬鈴薯泥一起享用。



肝腸 Leberwurst 

主要使用豬或小牛的肝臟製成,口感柔軟滑膩,無需烹煮,可直接食用,常被直接厚厚塗在麵包上食用。通常香腸中使用的香料包括黑胡椒、馬郁蘭、百里香、芥末籽和肉豆蔻。近年來有些人也會做一些大膽嘗試,比如在混料中加入奇異的食材如越橘和蘑菇,總之德國各個地區也有不同的地區性肝腸。



圖林根腸 Thüringer Rostbratwurst 



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長,長度大約在15~20公分。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香腸,有關它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404年。根據歐洲法律,這款香腸甚至被賦予了「受保護地理性標志」(PGI)的地位,生産過程中只能使用細碎豬肉、牛肉和小牛肉,規定至少51%的原料必須來自圖林根郡(Thüringia)。以炭烤或燒烤至稍微焦香,加些許芥末醬做成三明治,就是圖林根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咖喱腸 Currywurst 



在德國餐廳十大最受歡迎的菜肴評比中,咖哩香腸名列第二,不同於一般香腸,咖喱腸更像是一道菜餚。做法是先將香腸先蒸後炸或煎熱,切片後淋上以番茄醬、伍斯特沙司醬和咖喱粉的醬汁。據說是在1949年,名為 Herta Heuwer 的小吃店老闆發明了這個平民街頭小吃,甚至有一間德國咖喱腸博物館(Deutsches Currywurst Museum)還記述了咖喱香腸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