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解了 手表防水数据是这样解读

很多人挑防/潜水表时,往往会先看一下手表的技术规格,看它防水深度有几米,好像数字愈高表示愈能戴着表下潜到水平面下等同数据一样的深度,其实这样的观念是不尽然正确的,通常运动表上所标榜宣称的防水程度,可能会引发我们提出一些疑问与好奇,诸如表款的防水性有时会以代表公尺的英文"m"表示,也有表厂的潜水性能是採用"bar"或"atm"等压力单位来标示,这些单位之间有没有什麼关联性或代表涵义、或是像表款所具备不同等级的防水能力,究竟各品牌是依据什麼方式与标准所测试得来等等,都是在讨论运动表的潜水机能之前可以先行了解并釐清的重要观念。


1bar=10m

正常情况下,每当我们深入水面下10公尺时,每平方公分即会产生1公斤的压力(相当于1个大气压力,可用bar或atm加以表示)、接着再深入水下至20公尺时便需承受2个大气压力,以此类推。表厂在设定表款的防水性能时,并非真的需大费周章将每只时计都投入海中以测试其能在多少深度之内抵抗水分入侵,而是先透过厂方内部的增压机器(或是委託专职公司负责测试),试验每款腕表所能负担的压力多寡,再依实验数据去换算成相对的防水深度数据(例如10bar即等于100公尺)。

防水深度不代表在该范围内手表都不会进水

需注意的是,表款的防水数据并非保证在实际情况下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水性,主要因为表厂进行抗压测试时,过程中表款都是呈静止状态被置放于检测机器内,而且是以一种短时间内加压的方式来取得实验成果,因此每只表款所标榜的防水数据原则上仅为一种纸上谈兵的参考资料,当佩戴者实际将表款系于腕上从事游泳、潜水活动时,腕表当下所面临的压力环境是会随人们手部恣意摆盪的动态,加上身处于水中时间亦相对较长,其抵抗水压的能力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将表款防水多少米的数据解读成「在多少米的水深内,表款皆能保持完整不进水」。